English

探访在线出版社

1999-06-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深入影响,使地球上突然增加了一个虚拟的人类社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国际互联网站点似乎瞬间即铺遍五湖四海,联结东西南北。一阵国际互联网的春风吹过,我国的出版社纷纷上网,踏上了中国出版社的“未来之路”。

喜看:抢登“未来路”

几年前,大多数人并不知互联网为何物,或者即使听说了,也不过把它当作一个遥远而不可捉摸的高科技怪物。然而,也仅仅是几年的时间,国际互联网已经突进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遥远的隔阂走进日常生活空间,在人类的整个生活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当国际国内各类企业纷纷上网,寻找新的市场空间,为企业经营发展探索新途的时候,我国的出版社也看清了大势,纷纷上网,走上“未来之路”。

探究起来,电子工业出版社大概是国内最早登上国际互联网站的中国出版社了。还在1996年,原电子工业出版社社长梁祥丰先生在出访国外的时候,就直接使用国际互联网站上的站点向当地的外国朋友介绍电子工业出版社的情况。今天,随便登陆几个著名的搜索引擎,键入“出版”字样,你就可以看到一系列的在线出版社的名字,随便点击,就可以进入你想了解的出版社,仔细阅读出版社的介绍,查询图书,并可与他们直接进行联络。

在人类大踏步迈进网络新时代的时候,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的许多出版社及时地迈出了进军网络时代的步伐,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业务素质,增强竞争能力,为未来竞争厉兵秣马,抢占制高点。

客观:几个现象

当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内出版社纷纷上网抢占网络时代的发展制高点的时候,我们同时必须看到,在主流方向正确的同时,中国出版社在国际互联网络方面的发展存在的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

首先,绝对数量少。全中国一共大约有500余家出版社,看看这个数字,再看看上网的出版社的数量,任何人都会发现,在线中国出版社的数量相比之下是如此之小,如果严格考察在线出版社的质量,以经常性地维护,把在线项目真正当作出版社日常工作之一的出版社恐怕甚至连十分之一都不到。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大家都知道信息产业是今天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传统的信息产业泛指高科技企业,但是西方最新的信息产业的概念已经明确表明出版业是真正的信息产业的一部分。实际上,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出版业应该是知识首先会聚和集中会聚的产业,作为传播人类知识和文明的大产业,出版业理所当然应该成为社会知识应用的先锋。如果自己都不能够及时应用人类最新的知识,那还何谈传播知识?回头看看我们的出版社,上网比例如此之小,信息化程度如此之差,怎么能够称得上是信息产业,又如何完成产业使命———传播人类知识精华的任务呢?

其次,行业比例失调。国内较先上网的出版社,大多是科技类的出版社,像电子工业出版社就是一个典型。行业的特点使他们在时间和意识上对高科技有比较靠前的接受和了解,更易对高科技产生及时的认同感,因而也会更早地享用高科技的益处。相比较而言,文史类的出版社对网络的认识就相对慢一些,上网的时间就相对晚一些。但是,一些非科技类的出版社也及时上网,显示了与时代共同跟进的积极姿态,是中国出版界的可喜现象。

第三,访问量。为了对在线中国出版社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记者专门逐家进行了在线访问,下面是一些出版社访问量的统计(以当时访问数字为准):

湖北少儿出版社 3,035

广西教育出版社 16,129

中央电大出版社 981

清华大学出版社 52,672

复旦大学出版社 152,659

21世纪出版社829

百花文艺出版社 4,156

广东人民出版社 667

江苏出版总社77,412

上海三联书店68,417

上海译文出版社 36,657

少儿出版社 4,064

社科文献出版社 415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3,197

一般而言,一个站点访问数量的多少直接说明其知名度的大小。但是,由于出版社上网时间不等,这里的数字并不可资互相比较。但是,仅仅透过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到站点对于出版社来说,绝对不会形同虚设。对于出版社来讲,每一次的访问最起码是一次形象的宣传,而站点里所包含的丰富信息,无疑将会形成潜在的市场机会。

第四,领导的认识。一个企业,领导的层次和水平直接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中的位置和处境。对于上网这么一种新鲜的尝试来说,没有领导的支持绝对不行。即便跟着风气上网了,但随后将之闲置,不懂得如何利用网络,则无疑是对资源的浪费。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有许多在线出版社是在社长的直接主动领导下进入国际互联网络的,但是,同时,记者也发现,有一些在线出版社的社长表示,“对于网络,我自己也不太懂”,这就难免发生前面提到的资源闲置问题,如果进一步谈到利用网络从事经营活动,领导对网络的认识则直接决定了未来市场竞争的位置。因为,无论你是否承认,网络正走向每一个社会行业,并将该行业带入一个未曾经历过的网络竞争市场。因为,全世界的在线交易每一天都在激增,网络就是未来市场竞争的主战场。

应用:参差不齐

网络是个新生事物,而且又是起源于西方的舶来品。对于这么一个新生事物如何认识,怎样使用,对于所有的国内企、事业都是一个挑战。国内的在线出版社同样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大多数出版社上网仅仅停留在上网的初级阶段:抢位的阶段。

与国内的许多其他行业的企业相类似,国内出版社的上网多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商标被抢注一度令一些企业莫名地蒙受损失,抢注商标的风潮随后使所有拥有品牌和商标的企业认真关注并保护自己的商标和品牌。当国际互联网出现之后,域名抢注马上提上议事日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企业纷纷申请注册自己的域名。这是国内申请注册域名的初级阶段,也是国内出版社上网的初级阶段。江苏出版总社、浙江出版总社是这类的典型。江苏出版总社、浙江出版总社都是赶在去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七届国际图书博览会前推出的,为的是通过国际互联网络这个最先锋的国际性的媒体在这种国际盛会前向全世界展示。当时的考虑显然显示了两家总社对国际性会议的重视,并且认识到网络的国际性和实用性。可惜,这种做法似乎只停留在了对国际性会议的重视,而没有把这种先进的宣传和经营意识带进国内的同类型的会议上。江苏出版总社网站的首页至今仍然是当时的样子,没有任何变化,页面上还是当时针对博览会而做的介绍。浙江出版总社正在大力建设内部网,对于网站的建设则似乎处于懈怠的状态。

我们承认,抢位是件好事情,起码证明了出版社对自己品牌价值的认识,但是,对品牌价值的认识却绝对不应该停留在这么一个阶段。这就需要出版社从资源利用和市场走向出发,认真研究网络,逐步探索出得心应手的方法,使网络真正成为经营的好帮手。

当前,有的出版社已经从网络上尝到了甜头,逐步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在这方面,辽宁教育出版社就通过网络了解了许多国外的出版信息并为自己创造了效益,而更多的出版社也纷纷表示,网络对于工作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尤其是在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上,不但费用大大减少,而且信息更容易交流。

争议:上网经营?

为什么出版社对网站的态度参差不齐,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恐怕就是出版社对网络的认识问题。大多数的出版社认为网站对于出版社的作用主要还是宣传的作用,读者访问,多是看看就走了。目前,复旦大学出版社的网站访问量已达15万余人,该社的徐志伟社长说,我们的网站主要是宣传,而且出版社没有足够的人手来对网站进行维护。15万是一个多么令人羡慕的读者资源,但是,如何使这15万读者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除了间接的形象宣传之外,怎样通过网络实现经营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许多在线出版社在通过网络发布企业形象信息和产品信息的同时,纷纷设立了网上书店。采访的一个发现却是,出版社纷纷表示这部分效益不好。我们知道,多数的传统出版社都设立有邮购科,既然传统的邮购科可以存在下来,那么,出版社的网上书店就没有气馁的理由。如果现在觉得效益不好,也许是原来的期望值太高,而另外一方面,对于网站的宣传应该是很重要的原因,也许许多读者知道出版社的社会地址,却根本不知道其在虚拟网络的“门牌”。

在去年的西安全国书市上,一个“永不落幕的书市”曾经很是热炒了一时。但是,它真的没有落幕吗?传统的图书订货会一年不如一年热闹,人们纷纷表示订货会越来越没有实际意义,媒介也发出了“图书订货会还能订几时”的声音。当网络变的越来越普及的时候,谁来搭起一个真正的永不落幕的订货会?出版社又如何宣传自己的网络“门牌”足不出门就能使产品远销万里?这些都是等待出版业积极探讨的问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